找到相关内容1455篇,用时4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儒道思想与佛教的契合

    略例·明象》)。学术界思想界一时风从,探本求源之学就此兴起,蔚为大观,而大乘佛教的般若就是借此玄风而流行中土的。  大小乘佛教虽同为出世之道,但在表述方式上却有着显著不同。小乘佛教通过繁难复杂的名...中找到增长点,其表述上的迂回朴拙也使自身缺乏真正彻底的宗教精神(即其所说之“”实为“有”之一种)。大乘佛教中最先兴起并借魏晋玄风较早兴盛于中国的是中派的般若思想。般若学对无常、的论述不是采取小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55256415.html
  • 止观禅与人生(留日立正大学院硕士文摘要)

    然后坐中思惟一切诸法真实之相。”(注二)  夫修止观者,坐为初门,必先发大愿,誓度一切众生。在天台的止观休持系统之中,最出名的是所谓假中三。学佛的一般根基者,都偏重于,并误解假观。天台的假观要建立在的基础上,是道种智,是行菩萨道的根本基础。也是历缘对境修,是行菩萨道,是成佛的根本原因,也是止观之道用于有益的人生。  智者大师说:“若菩萨,为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佛法,不应取著无为而自寂灭,...

    王文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82860720.html
  • 止观禅与人生

    )  夫修止观者,坐为初门,必先发大愿,誓度一切众生。在天台的止观休持系统之中,最出名的是所谓假中三。学佛的一般根基者,都偏重于,并误解假观。天台的假观要建立在的基础上,是道种智,是行菩萨...三观破见思惑,假观破尘沙惑,中观破无明惑,一心三通达一切事理,处一事切均能达于事事圆融无碍,是止观之有助于正确的人生并通往大觉的佛道。  注:  一、大正藏四十六册第四六六页下-四六七页上  ...

    王文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4266220.html
  •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地伤害他人。 “智慧不起烦恼”这句话,则是让人不起烦恼的方法。人在烦恼中纠缠可说是最痛苦的事,因为烦恼就好像是自己在整自己般愚蠢,想要化解,就要运用佛法的智慧,有了的智慧,烦恼自然就没有了。 ...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3975288.html
  •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他人。   “智慧不起烦恼”这句话,则是让人不起烦恼的方法。人在烦恼中纠缠可说是最痛苦的事,因为烦恼就好像是自己在整自己般愚蠢,想要化解,就要运用佛法的智慧,有了的智慧,烦恼自然就没有了。 ...

    圣严法师

    |慈悲|智慧|烦恼|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2/21315795144.html
  • 《成实论》中灭三心的理论

    次第与方法,提出"灭三心"的主张.本文主要分析这一观念在《成实论》中的具体表述,对比与有部及大乘的不同观点,探讨由此引发的对于的辨析.  关键词:;灭三心;假名心;法心;空心  分类号:B942 ...灭谛的内容表述为灭三心,即灭假名心、灭法心和灭空心。三心的思想实为该论独创,更是后来者判其小大之归属、评其之优劣的主要根据之一。  《成实论》中的“三心”与其所特有的“多心”密切相关。论主十分...

    常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0661073.html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㈢

    他有一个断灭。 第三叫析法。二乘人修析法。析法就是分析这色就是色,心就是心,他不知道这些都是的,所以就没有得到这种真空妙理,没有证得真空的妙理,所以在化城上停留,不向菩萨地位迈进,化城是虚妄的地方,就站在那个地方,他修这种析法,这就叫浅般若。浅的般若,不是深的般若。 他们修行的般若,分段生死了了,可是变易生死没了。什么叫分段生死呢?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身体,你有你一分,我有我...

    宣化上人讲述

    |心经|非台颂解|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2157271961.html
  • 修习智慧的步骤

    时时无常、无我等等,对世间淡泊、放下、看破,就能得到现生的解脱。   8-4 菩萨的修持基础——我   所以《金刚经》里,释迦牟尼佛明明白白的告诉所有的大菩萨都要作如是。《金刚经》都是对大乘菩萨所说的,不要以为讲这些“无常、无我”都是阿罗汉的作为,这是大错特错。没有一个不修行“我”的人可以成佛,可以成为菩萨的。自在也是“我”,照见“五蕴皆空”,才这样得自在的。   《金刚经...

    心定和尚开示

    |心定|智慧|禅定|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0/07552618673.html
  • 心定和尚:修习智慧的步骤

    与道相应。因为是“无常、无我、不净、观受是苦”等等而入定,所以定境的内涵里就有一种出离世间的心态。展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无漏的定境,它是清净的、与道相应、与法性相应的,这种根本定就属于正定。 唯有正念...性来照见五蕴皆空。这样子体悟、证悟、开悟,然后在日常生活里头时时无常、无我等等,对世间淡泊、放下、看破,就能得到现生的解脱。 菩萨的修持基础——我 所以《金刚经》里,释迦牟尼佛明明白白的告诉...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3175627.html
  • 《金刚经》主要句型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异同

    修假观。我要“庄严佛土”,要大千世界庄严辉煌,这是在修假观,在修“三摩钵提”。“即非庄严佛土”,那是什么呢?是修,修一个“无”字。修“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没有,了,所以是。那么当这两个句子连在一起念:“庄严佛土,即非庄严佛土”,这两个当作一件事情,同时并存,这是修什么呢?是修中。中怎么修呢?就是假观和同时修,也就是“亦亦有”--“有相”又是“无相”,“有相”与“无相”同时...

    梁乃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25558689.html